每年都有上百万的考生报考研究生,对于学习能力和自制力差的人,考研是有必要报辅导班的,辅导班会帮助你系统的学习和合理的规划你的学习时间,会让自己备考之路更清晰一些。
1.中公考研:
①直处于全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的领袖地位,名校合作,名师云集。
②是中国研究生入学考前培训事业的领导机构之一。
2.学研考研
3.聚创考研
4.启航考研
5.硕成考研
中公考研学校优势:
①为了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开设有多种多样的班型,大家可以依据自身基础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班型。
②开设有全日制课程、集训营课程、考研定向课程、热门专业定向课程。
先导阶段:初步了解考研的考试范围以及学科基本框架,务实基础
基础阶段:搭建基础知识框架,讲解考纲基础考点,了解常考题型
强化阶段:常考考点以及题型分析,精讲基本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技巧,重难点精讲
突破阶段:重难点题型突破讲解,试题演练,总结答题思路技巧,进行答题速度训练
冲刺阶段:考点串讲与总结,重难点专项突破,针对薄弱环节重点联系,全真模拟测评
复试阶段:英语训练,复试题型解析,现场情景模拟,多方位指导
1、不读题目,就读文章
NO!
很多同学学到中期,掌握了一些考研阅读文章的套路,明白了做阅读要掌握文章整体的脉络,认为拿到文章之后一定要先通读一遍,才能开始做题。
这种对文章的理解其实是不全面的,文章的逻辑是非常重要,但是探究文章逻辑的前提是要对文章主题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毕竟考场上时间有限,不可能像平时精读阅读的时候一样,2个小时做一篇阅读。
因此拿到一篇阅读之后,必须要先读一遍题目,注意不要看答案,不要看答案,不要看答案!只把5道题目形成印象,带着问题去通读文章。
已经做过真题的宝宝应该发现了,考研阅读的命题是有规律的,基本上满足“按照文章顺序,一段一题,最后主旨题阅读全文作答”这样的规律。
正是因为这样的规律,所以更要提前读题,再归纳段落大意,再定位细节,才能提高正确率~
2、凭空做题,没有定位
NO!
考研阅读的文章是非常长的,少则4大段,多则6/7段,句子难度大,文章内包含的信息点非常多,很多宝宝读完文章之后,看到选项就凭印象直接选择了答案。
殊不知已经掉入了出题人设置的“张冠李戴式”、“扩大范围式”陷阱。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同学一上来读题时把选项也看了,很容易形成错误的印象,影响信息获取。
那么在做题中,需要形成连贯性的做题思路:
第一步,拿到一篇阅读,先看题干,明确文章主要内容和需要的信息点。
第二步,通读文章,“结构化阅读”,把握文章的主题脉络和结构,遇到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做好序号和标记。
第三步,回归题干,确认问题。
第四步,回到文章已经做好标记的位置,找到对应的信息点,仔细阅读,确定答案。
按照这样的顺序和思路做题,既能有的放矢定位文章,又不至于来回翻卷子影响做题思路。只要能将题干需要的信息在文章中准确地定位出来,还担心会被出题人骗吗~
3、看文章时,或快或慢
NO!
有的宝宝看文章的时候,阅读的速度很不固定,完全由难易程度决定。遇到难的文段就很慢,甚至一个小时读一篇,遇到简单的句子速度就上去,做题刷刷刷。
这是因为读文章的时候缺乏固定的结构,不能“结构化”地去读。读文章时最重要的不是每句话的意思,而是文章结构和提示信息的关键词。
所以我们读文章的速度不应该根据单独句子、词语的难度,而应该根据文段逻辑,根据关键的信息,关键的篇章结构,“结构决定速度”。
这个雷区是相对容易解决的,因为这个误区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前面两个做题方法出了问题。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读文章的速度难题就迎刃而解啦!
所以在读文章的时候,就要自动将它们分级,看看哪些是论点,哪些是论据,哪些只是无聊的废话。重点信息点要标记好,做题用到的时候直接定位。原则上文章应该通读,但是时间不够时不重要的信息可以略读(平时练习要逐字逐句地读!)。
4、看完文章,干干净净
NO!
来,宝宝们翻开你做过的阅读题,真题也好,80篇也好,让我来看看你做过的文段,是否有勾画、标记以及笔记?
考研阅读文章长,信息点多,如果我们不进行记录的话就要全部记在脑子里。上一段的内容你以为你记住了,到下一段读完你发现又都忘记了。又因为句子有难度,要分出精力用在处理长难句和语义理解上,只凭印象是无法记住所有信息的。做题的时候发现好像都见到过,但是就是不记得具体要选哪一个。
这种感觉挺难受的,好不容易啃完了一篇文章,正有成就感地表扬着自己,发现一看选项啥也不知道!
所以,宝宝们要一边看,一边做好笔记和标记。按照结构读文章,把主次信息标注出来,形成一套自己的标记符号。这样做题的时候,回文章定位就有了“定位符”,形成更为高效的信息提示与阅读反馈体系~
6、读不懂的句子反复读
NO!
很多宝宝做题的时候都有一股子狠劲儿,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复杂长难句,读不懂又不甘心不读,就抱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想法,*拆解,一个句子勾勾画画读上几十遍,希望能读出个所以然来。
首先要肯定这样的同学的刻苦钻研的精神,有这种拼劲儿,最后肯定400分!但是!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在平常练习的时候,一个下午抠一篇阅读,是可以的,逐字逐句要掰扯明白,是可以的,但是真到了考场上,或者真用真题开始练手了,就千万不能这样使蛮劲儿了。
还是那句话,考研阅读,逻辑结构最重要,也许这个长难句足足有3行,也许从句嵌套一环扣一环,但是只要你能把行文的思路和逻辑理清楚,真读不懂,也要学会适时放弃。
当然了,能够果断舍弃的前提,还是建立在你理清文章的基础上,如果文章根本就读不懂,或者完全读偏了,就会落入下一个坑之中!
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