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厌学心理,不想上学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家长也不要急着给孩子贴“厌学”、“坏孩子”的标签。有些孩子不想上学,或许只是因为压力太大,冲动产生的想法。被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的贴上负面标签后,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更加消极,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就会更加不想上学。
1.护航教育(更多家长选择)
2.怡爱教育(经验丰富)
3.创德教育(效果比较好)
4.全人叛逆教育(正规办学)
5.爱德思睿教育(零体罚)
6.碧海教育(全时段入校)
7.正苗启德教育(广受好评)
8.杰龙教育(全透明管理)
9.励萱教育(广受好评)
10.博阳教育(24小时实时监控)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下面一起来看看护航教育吧
护航教育是专门针对问题青少年心理及行为矫正的培训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配有完善的教育培训设施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的管理人才,为需要帮助的问题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教育。
一、专家心理导师父母课堂
国内资深的心理专家导师秉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制定辅导课程。针对当前教育状况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和心理的缺失,采用心理体验等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和培养。专家心理导师全程采用全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和对象类别化的课程设计,融入心理学、教育学、素质拓展、军事训练、人本主义等众多手法,让孩子在生活过程中进行体验式训练,让孩子轻松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快速实现自己。
二、个性化一对一心理辅导
一对一心理辅导,就是一位心理老师对一位学生,针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的个性化探讨,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不同的,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也是层次不齐的,只有一对一的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定制专业的教学方案,孩子入学,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心理辅导,心灵沟通,发掘孩子问题根源,定制专业的教学方案!
三、行为矫正及行为习惯的调整
护航教育以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专业。采取人性化管理,配备一流的心理辅导老师团队和高素质的生活老师、德育老师教师队伍,正规的军营生活秩序和军营训练场地;通过日常训练,以军人的姿态严厉要求每一位学生,通过行为养成教育,户外拓展等活动,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
四、小班制教学辅导
作为个性化辅导教育,经过多年的研究及实践,制定和实施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及模式。相比传统的班级式辅导,护航教育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质定制辅导方案,并开设辅导,学生在改变自身行为习惯的同时,学习成绩也不至于下滑,不影响学业!
五、健康兴趣爱好的培养课程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说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总会有用武之地的。全方位地从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天赋,不但不能够压制、扼杀,还应该因势利导地加以发掘,启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在以改变孩子行为习惯为目的,提高素质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
六、感恩励志教育
感恩励志教育是以“感恩的励志,励志的感恩”为主题,以传统文化为内容,以音乐和语言为烘托,情境互动地激发学生责任意识、自主意识的一种教育方式。护航教育通过开设父母课堂,心与心的交流,观看感恩励志视频,道德和法制教育,让孩子学会感恩,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七、生活体验式教育
温饱思淫欲,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温床里面,尤其城市里面的孩子,从没有为生活付出过,许多家长也总是不满于孩子的懒惰,想帮助孩子纠正这一习惯。但是显然,针对劳动习惯的培养,空洞的说教是毫无意义的。要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就要让他亲自体验,多多训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劳动中有所收获,感知到生活艰辛。这也是我基地生活体验式教育的出发点。组织学生帮助农户收割玉米,稻谷,自己开辟菜园,自己学会做饭,洗衣服,在劳动体验中,通过实时的生活体验,感知父母生活艰辛,且行且珍惜,从而感恩父母,感恩生活。
八、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能帮助青少年更好的成长。
九、法制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孩子作为社会成员,现在和将来都会对社会有所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懂法,就会在面对重大选择时作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很可能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因此,着重培养学员的法制精神,提高学员的法制意识。在每周五的上午,学员都会在法制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法律知识,法制老师用平实的语言、通俗的事例、血淋淋的真实案例警示每一位学员,教会孩子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十、系统性的家庭教育服务
良好的家庭教育,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家庭的美满、幸福,社会的稳定、进步,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从系统论观点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在教育系统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儿童青少年成长、发展,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三者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但不可能相互替代。在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我基地通过家庭教育方式诊断,分析总结每一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问题,根据问题,针对性的定制父母家庭教育方案,告诉父母与孩子如何相处。
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心平气和,减少抱怨。
很多家长经常对孩子抱怨:“你能不能不玩手机”、“你能不能学一会”、“我们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回到家你就只知道一天到晚看电视”......这些话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噪音,还会让整个家充满怨气,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很多都是家长日积月累的抱怨堆砌而成的,孩子的行为有问题,家长应该心平气和的和他们交流,减少抱怨,更不能无理打骂。
第二,平等与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极其需要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不要用对待三岁小孩的姿态和口气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命令和要求,家里大事小事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感受充分的尊重。
第三,关心理解、换位思考。
试想:今天你在单位工作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回家,你的孩子坐在沙发上问你“今天在单位的表现怎么样?受到奖励了吗?挣了多少钱?有奖金吗?比别人高还是低啊?”想象一下这个情景,会不会觉得很荒谬,甚至很不爽。但是家长经常就是这样做的,好不容易周末或者节假日放假,孩子一回到家,就开始质问“作业带了没,吃完饭快点去写作业”,“最近的考试成绩怎么样”等等,孩子往往会觉得很烦,所以家长要多理解关心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孩子回家一趟,可以聊聊在学校发生的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不要张口闭口都是作业和成绩。
第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接纳和欣赏自己的孩子,不要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对于自己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热诚地肯定和表扬,父母的认可会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到温暖和开心。
第五,学会提问,而不是硬塞建议。
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有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作为家长,你要尊重孩子“我已经长大了”的心理需求,学着去提问,不要硬塞建议给孩子(硬塞建议:你应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
第六,认真倾听,反映情感。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积极反映情感(倾听的最高境界就是反映情感)。反映情感很简单,就是能够准确地说出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比如:“我知道你听到妈妈这样说你很失望”、“我知道你特别想去参加同学的生日,对吗?”、“我知道你此刻很生气,因为我们之前没有沟通过这件事”。当孩子感受到你能理解他的真实感受的时候,他的情绪水平就会下降,你们之间的沟通就会变得很有效。
第七,无条件爱孩子,但不是“盲爱”。
作为父母,要无条件、心甘情愿地爱孩子,父母经常会给孩子提要求,比如:你这次考多少分,我就带你出去旅游。成绩下来后,大声的训斥孩子“考那么差,还想出去旅游?”这时,孩子会觉得你爱的是分数,而不是他。所以,爱孩子要无条件地去爱,成绩下降了,要耐心地和他一起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外,无条件的爱孩子,不能盲爱,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和他商讨,积极的引导,不要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养成不良的习惯和价值观。
第八,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缺乏阅历和生活经验,会有很多不足之处,父母应该做好孩子的“引路人”。有的父母会害怕和孩子起冲突,出现“不敢管”的现象。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恰当指导和耐心引领,父母也要注意引导的方式,保持温和、有力、坚定的原则,这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加强亲子之间的联结。
第九,父母要接纳孩子成为“大人”的心理,放手孩子试错。
人是如何成长的?任何人的成长都是在体验中进行。凡是体验,一定有成败两性,否则就不会有完善的人生。父母要谨记:孩子会有许多失败的时刻;但孩子永远不是失败者。需要孩子经历的事情,不要一味的阻止,否则会适得其反。在提供必要的帮助下,要让他(她)去经历,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成长。
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特别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就更不应该打骂孩子了。因为他们已经即将成为成年人,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父母的打骂会让他们更加叛逆,甚至有的孩子会出现和父母身体对抗的情况。如果亲子关系变得那么紧张,孩子和父母无法沟通交流,孩子会离父母越来越远,甚至是仇恨父母的现象。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