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叛逆期对每个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成长信号”,虽然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而且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对家长来讲都是一种“煎熬”但是如果能正确的对待孩子这个“成长信号”陪伴并引导孩子,了解孩子的实际需求并且帮助孩子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孩子不打就不听话怎么办?
1、用其他形式代替打骂
虽说现在已经是文明社会,但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仍然有家长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但打骂能起到短暂的效果,还会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因而打骂并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2、性格培养
孩子的性格养成受到父母的影响比较大,如果父母性格暴躁,孩子多半也是这样的性格。我们都知道大声说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人失去理智,变得暴躁。父母采用低声教育,不但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还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沉稳。
3、以柔克刚
谁都喜欢听好话,孩子同样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不要太苛刻。不能孩子做错了事情,我们严厉批评,做了好事我们却无动于衷。适当的鼓励夸奖孩子,让他心中找到认同感与成就感。在了解到什么事情是对的后,他就会主动去做对的事情。
4、事后批评
那些被溺爱的孩子,没有规矩、性格差、情商低,被大家不喜,即使上学时成绩很好,出身社会后也升不了职,交不到朋友,遇到困难没人帮忙,甚至还有人落井下石。现在社会,拼的不仅仅是能力,更重要的是性格和品质。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边界在哪。
等到孩子彻底冷静下来之后,批评和训诫这一步不能少,你可以说得非常严肃,这样可以维护我们的威信,并且要求孩子为自己的不当言行道歉。同时立好规矩,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且不能一犯再犯。
管教孩子的错误方式:
①讲道理:孩子情绪上来了,根本听不进去。
②大吼大叫、打骂:孩子可能会产生对抗式的条件反射,情绪更加失控,甚至会导致孩子陷入恐惧、缺乏安全感、产生*倾向等不良后果。
③用父母的权威要求孩子服从:孩子会感觉到愤怒、不公平,情绪得不到合理发泄,影响心理健康。
④走开、无视:忽略孩子的情绪,冷漠地对待,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认为父母不理解或不关心他的感受。
打孩子的常见原因:
传统教养观念: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
我情绪管理不佳: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
熟悉的成长经验: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
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特别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就更不应该打骂孩子了。因为他们已经即将成为成年人,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父母的打骂会让他们更加叛逆,甚至有的孩子会出现和父母身体对抗的情况。如果亲子关系变得那么紧张,孩子和父母无法沟通交流,孩子会离父母越来越远,甚至是仇恨父母的现象。
课程(32个):行为矫正
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
5.0超赞
4512人咨询
课程(31个):行为矫正
思想教育 素质教育
5.0超赞
4156人咨询
课程(27个):心理辅导
教育培训 素质教育
5.0超赞
3745人咨询
课程(21个):心理辅导
教育培训 文化课学习
5.0超赞
6541人咨询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