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需要度过很多重要的时期,尤其是孩子到了叛逆期,大人会觉得很难搞。每个孩子处在叛逆期的具体表现都是不同的。
孩子反复教育也不听话怎么办?
1、谈谈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谈他的感受和需求,能让孩子快速得到认同感,为亲子间的良性沟通打开大门。比如说,孩子不能按时回家,家长可以说:“我也觉得正和朋友玩得高兴的时候,让你回家,对你来说很不容易。”孩子觉得被理解了,就很容易对家长敞开心扉了。
2、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切忌东拉西扯,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爱唠叨的父母通常都会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出来:“叫你这么多遍都不起床,这孩子就是懒。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对当下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
3、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
父母还得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后果。例如孩子经常弄坏玩具,妈妈可以说清楚下次再弄坏坚决不买了,如果他再不小心,以后只能玩别的。弄坏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而没有替补,这是对孩子有用的一课,让他意识到因为自己不珍惜玩具,最终要承担没的玩的后果。
4、理解孩子,给孩子尊重
理解孩子,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维。我们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最初,是否能及时发现呢?想法都需要父母的仔细聆听和理解,他们往往只有先被听到,才能学会去听。
5、及时给孩子提供帮助
简短而具体地表明自己要求。比起唠唠叨叨一长串话,说的少更能让孩子聚焦到你的指令上。比如:吃完饭,漱个口保持口腔整洁。做完作业,把书本整理到书包里,并清理桌面。沟通不仅是语言的,也是行动的,所谓身体力行说的就是这样。反复说不管用的时候,也是需要手把手教一下孩子的。千万不要觉得,教育是“说”出来的,其实说不如做来得管用,最初的时候多来几次示范,给孩子一些时间练习是有必要的。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有时候,父母的话语太抽象或者太复杂,孩子无法理解或者记住。比如,父母说:“快点收拾好你的东西,我们要出门了。”孩子可能不知道具体要收拾什么东西,或者怎么收拾。这时候,父母可以用更具体和简单的语言来指导孩子,比如:“请把你的玩具放回盒子里,然后穿好鞋子。”
2、有时候,父母的期望太高或者太难,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比如,父母要求孩子一次性做完所有的作业,或者在短时间内学会一个新技能。这时候,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来设定合理的目标,并且分步骤地帮助孩子完成任务。
3、父母的要求和孩子的兴趣或者需求不一致,孩子觉得无聊或者没意义。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学习一门他们认为有用的外语,但孩子对那门外语没有兴趣。这时候,父母可以尊重孩子的喜好和选择,并且尝试找到一些让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学习。
不要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所谓的叛逆、网瘾、厌学、情感冷漠等等这类青少年成长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孩子在释放一种讯号:我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疏导,所以,家长需要保持好稳定的情绪,父母亲一定要参与到其中来。家长在这个时候需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霾。如果还有相关信息咨询请拨打下方24小时咨询热线。
心理辅导 军事化管理 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 军事化管理 文化课学习
行为矫正 心理辅导 文化课学习
心理辅导 文化课学习 军事化管理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