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课英语一考试的学员; 2. 处于备考冲刺阶段的学员; 3. 具备一定的语法和词汇基础,已经完成基础段学习的学员,无需再系统讲语法知识和词汇,具备四级/六级词汇基础的学员; 4. 已经完成强化阶段学习的学员,无需再系统介绍题型和解题步骤的学员; 5. 冲刺高分,目标是70分+的学员。
面对就业严峻的现实,大学生就业难又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既然年龄尚小,不如考研,既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历,又能避开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对于激烈的职场竞争来说,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1.海文考研(正规办学)
2.学府考研(环境师资都不错)
3.跨考考研(师资好)
4.文都考研(口碑一直都不错)
5.中公考研(教学质量不错)
6.新文道考研
7.启航考研
8.学信考研
9.学府考研
10.新航道考研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详情请咨询小编。
海文考研主要为考研学子提供考研资讯及复习资料,相关院校信息库、招生简章、专业目录查询、历年分数线、复试调剂技巧,学科复习指南以及考研达人的复习心得体会等对考研有用的资料信息。
海文考研是为广大考研学子提供复习辅导课程,包括考研乐学系列、魔鬼集训营、VIP 1对1、考研微课等系列产品。
海文考研考研以“高能高分”为教育理念,倡导考生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安全发挥,以轻松的心态学习;以“学术、励志、激情”为教学风格,主张教师学术性强,注重鼓励和引导,以激情为考生授课。其机构还体现在这些方面:
在教学上,采用线上授课+线下面授的方式,通过讲练结合,详细讲解全科知识点,针对性训练大量习题,这样能更好地监督学员的学习情况,并能及时给出学习指导,帮助学员更有效率地学习。
在师资上,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团队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中,狠抓“备、教、导、结”四个环节,注重基本功的培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枯燥的知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在课程上,机构课程设置合理实用,主要开设了考研复试培训课程、考研政治、考研数学培训等课程,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进行选择。
为什么要选择考研
课程适合哪些人群学习
精选辅导课程,助力稳步提升
专题精讲五大题型,集中突破三大能力:阅读、写作、逻辑;高密度输出考点、透析出题规律、针对性查漏补缺、提升应试能力
1.《大纲解析》《肖秀荣1000题》
约9——10月出版,考研政治复习最重要的一本书。甚至可以说,你只要把这本书都背过来,政治肯定得高分。因此上市之后要抓紧时间购买,买到之后就开始看。很多人说这本书没有条理性,但我觉得认真读了条理性还是很强的。其他的配套辅导书像任汝芬的序列或者辅导班的讲义,虽然条理分明,但是必然是对原书的改变,有的地方还会出现错误理解。包括最后冲刺时会有一本《核心考案》很多人买(去年我也买了),但是都不能完全忠于原书,所以都不建议买。
第一遍先整个看一遍,把选择题划出来,有意识地记,不用背大题。
政经可能会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不要担心,更不需要报班,到网上搜一下视频,肯定能找到,即使不是考研政经,也是大学课程,可以帮助理解。而且政经在政治中只占3分甚至更少,不需要太费心。
然后买一本《肖秀荣1000题》(其他的也可以,我买的是《陈先奎2000题》,感觉不大好,同学说肖这本不错,我最后冲刺卷用的也是肖秀荣的,感觉还挺好),做选择题,记住答案不要写在书上,因为还要做第二遍、第三遍。这次做选择题不一定非要测试出自己的水平,重要的是结合《大纲解析》把选择题知识点背过来。
选择题初期就用这两本书就好,《1000题》争取做三遍,实在没时间两遍也行。事实上我的陈先奎一遍都没做完,因为开始复习得晚,根本来不及做了。而且那本书很厚,出的题目又太细,看着就不愿意做。所以政治也要及早复习,因为政治提分其实相对容易些,而选择题又是拉分的关键。做题不用贪多,做两本不一样的书不如把一本书做一遍。
2.《核心冲刺500题》《形势与政策》
大概到11月中旬或者更早吧,就把这个任务完成了。然后可以托去**上课的同学帮忙买一本《核心冲刺500题》,这个我去年买的,很不错。(最好提前跟同学打好招呼,某个时期上课的时候会有人在那儿卖,去上课的人都会知道)。然后就是做这本书,不会的再从《大纲解析》上找出相应部分,对于查漏补缺、抓住重点还是很好的。11年考试好像出了好几道上面的题。(当然并不是自己编的题,而是大纲解析上的重要知识点,这本题里出了,考研卷子也出了。)这本书最好也做上两三遍,这里的题就都是精华了,每个都要会。
然后就是买一本米鹏或者别人的《形势与政策》,记一下这一年的重大时事。这个工作我做得不好,书没买,基本上也没看。考研卷子上会出两道题,一道单选、一道多选。我好歹蒙对了单选,多选还是错了。时事部分最后的冲刺卷上也会有题,那个也要记住。
3.《肖秀荣最后四套题》《任汝芬最后四套题》《20天20题》
然后就到12月上旬了,开始看大题。这时候需要用到《考试分析》,这本书跟《大纲解析》一样是教育部出的,很权威。不过不能现在才买,之前去书店买《大纲解析》或者《1000》题时就要留意了,好像比《大纲解析》晚不了多久就上市。这本书主要就看最后有一个对于上一年试题的分析。这是官方的分析,每一句话都认真读,特别是大题,看看人家出题,又是怎么答的,从哪些角度答。最好看答案之前自己先做一下,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和答案之间的差距。
然后到12月中旬或者更早?时间我记不太清楚了,那时候就会有很多冲刺卷卖,书店都会打出广告,还可能会到自习室推销的。买一本《肖秀荣最后四套卷》,这个时候就可以检测一下自己的水平了。但是做得不好也不要气馁,还有时间补嘛。检测的主要是选择题。大题主要是用来看的,看看都出了哪些题,怎么答的。其实这上面很多答案组织得也不太好,但是可以帮忙找出重点,然后就要背这些知识点。这个要是做完了还可以找套别的卷子看看,比如《任汝芬最后四套题》。再到12月下旬的时候,就会出来著名的传说是人手一份的《20天20题》了,但也不能盲目地全都背,当然你要是都能背会更好,实际上一般背不完。
最后看大题这段时间选择什么题去背也还是有一定技巧的。据说考研政治大题3年之内不会考重复的题,我研究过,比较靠谱,但不绝对。所以看大题时先看马哲题,看最近3年没考或者没作为重点考(没作为重点考是指答案有但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还是其他要点,这些都要看看保险)的哲学要点,这样看其实就很少了。再说哲学重要要点本来总共没几个,都背也不会很累。所以要理解着去背,把原理都记清楚。这个基本上最后的冲刺题、《20天20题》还有《大纲解析》上就能找到答案。然后其他方面的就自己根据分值、根据出题特点判断了吧。参考最后的冲刺题和《20天20题》每部分找几个要点背背,特别要注意当年的时政要点可能涉及的题。背得多总比背得少好。其实我大题就背了哲学部分,而且我估题估得比较准,出的题正好是我背过的。其他题你看了《考试分析》后就会发现,很多题只是涉及一点专业知识点,主要的是自己发挥,也就是要能诌。当然也是要有一点技巧的,从横向的、纵向的、社会的、个人的等等各个方面去诌,然后还有表达能力,等等。
考研是个漫长的过程,途中风风雨雨,荆棘丛生,要走完这段路,需要的是坚持,需要的是不断的从堕落中重生,从放松中觉醒!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