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究生考生是可以跨专业的,但是要注意的是理跨文较易,文跨理较难。同时有些诸如医学、教育等相关专业在本科学历形式和前置专业等方面还是有一些限制。从就业来讲,越是好就业的专业报考的考生就越多,竞争压力自然就越大,报考的难度也相应越大。从报考专业跨度来讲,考生报考的专业和本专业融合度太低,那么备考期间,考生的难度自然就大了。
1、一说备考就马上拿书瞎看(不搜集信息)
很多备考人一说起考研,就马上抓起看到的、问到的参考书就马上看起来了。不能说这样有多不好,但这样很耗时。
我们常说看书有法,特别是应试教育。因此在草草看书之前,先把考试方向、书籍分类、书本目录过一遍,做到心里有概念,在过第一遍的时候也能大概了解哪些重点要细看,不会盲目。
2、教材死记硬背,背到与原文一字不差!坚决NO!
首先,在对知识点还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情况下,重复的诵读或者抄写,只能是把知识机械的背下来,而且如果是文科类专业需要记忆很多文字知识,死记硬背真的非常枯燥而且效果并不好:一是背是背了但不了解背的知识点,二是背了之后过两天就忘。背到脑袋炸裂是我自己亲身体会过的,相信有很多人也有这样的感受吧....
其次,在专业课的考试中,特别是在简述题分析题这类题目,一道题可能是综合了几个知识点出的,这就需要我们非常了解这几个知识点,并将它们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答案,而我们如果只是生硬的把自己背下来的东西放上去,那么这道题只能得到基础分。
3、学长学姐的经验当秘籍宝典(没结合自己的能力)
现在各大论坛、贴吧包括知乎,分享考研经验的学长学姐不在少数。很多帖子都打着学霸、逆袭的旗号,里面的内容常常让人鸡血满满,甚至于很多人奉为宝典。
但是要知道别人的不是你!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不管是学习能力、记忆时间、做题习惯等等各方面都不一样,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可以多看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然后结合自己实际能力进行调整,从实际情况出发安排自己的备考计划才是最好的!
一个人生活中的失意乃至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心理的而不是现实的,是技术性的而不是宿命的。现实至多为失败者提供了解脱的借口,而对宿命的信仰最终无情地扑灭了成功的任何希望。
课程(32个):考研一对一
教育培训 考研辅导
5.0超赞
4563人咨询
课程(31个):考研一对一
教育培训 考研冲刺
5.0超赞
6541人咨询
课程(27个):考研冲刺班
教育培训 考研辅导
5.0超赞
3645人咨询
课程(21个):英语培训班
教育培训 考研培训
5.0超赞
2312人咨询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