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确实新鲜好玩,很多大人都对手机“爱不释手”,更何况天性好玩的孩子。尤其是叛逆期孩子,出现沉迷手机的情况后,家长千万不能选择硬碰硬的方法。单靠没收手机并不能彻底拔除孩子的手机瘾,反而有可能让孩子变得更逆反偏激。
如何引导孩子合群?
1、注重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孩子拥有一个良好性格,就更容易被别人接纳和喜欢。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积极健康向上,虽说“天性难改,秉性难移”,但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孩子调整心态,改变认识,转换思想来改善孩子的性格。
2、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们常说,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人收益一辈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孩子抓起,包括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孩子拥有好的行为习惯,就更容易被别人所接受。
3、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要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虽然孩子接受了学校的集体教育,但是还是有些孩子比较孤僻,难以合群。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善于分享,主动融入集体生活,多交些朋友,适应集体生活。如果孩子比较内向,不喜欢太多的交际活动,那么也不用强迫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但是基本的交际技能还是要有的。
4、让孩子在活动中接纳比他差的孩子
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喜欢和比他差的孩子合作。其实,一个人协作能力的好坏,往往就体现在他如何对待比他差的人。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去接纳或改变比他差的人,这是协作能力的最好体现。因此,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接纳比他差的孩子,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是有长处的,与人合作,是用他的长处,对于短处,要有一份包容和理解。这是对孩子一种心态的培养,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和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这样,孩子在群体中就会成为“核心”,他还可以忍受伙伴们一些“能力的不足”,这样,就会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忍耐和宽容——这种品质在协作的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5、尽量不要让孩子在群体中显得不一样
比如给孩子取个很怪很土的名字、给孩子穿另类的衣服、背不一样的包、理个很特别的发型等,总之就是让孩子看上去很怪。这样会引起其他孩子的嘲笑。别让孩子成为群体中的负面角色,而是尽可能看起来更正常,更好,更有吸引力。只要孩子不是“与众不同”,合群是不难的。
6、给孩子创造社交圈
多让孩子接触多个圈子,积极引导孩子主动与同伴交往,不要太过限制孩子的交往,成绩优秀的,调皮捣蛋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让孩子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同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给孩子一些适当的指点,让孩子知道哪些可以学习,哪些不可以学习。
不要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所谓的叛逆、网瘾、厌学、情感冷漠等等这类青少年成长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孩子在释放一种讯号:我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疏导,所以,家长需要保持好稳定的情绪,父母亲一定要参与到其中来。家长在这个时候需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霾。如果还有相关信息咨询请拨打下方24小时咨询热线。
课程(32个):行为矫正
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
5.0超赞
4512人咨询
课程(31个):行为矫正
思想教育 素质教育
5.0超赞
4156人咨询
课程(27个):心理辅导
教育培训 素质教育
5.0超赞
3745人咨询
课程(21个):心理辅导
教育培训 文化课学习
5.0超赞
6541人咨询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